西部文化网

立足西部,服务全国,致力于中国文化艺术的挖掘、研究及传承。

国医之光

高良姜,别名小良姜,姜科山姜属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高良姜茎干较细,上面有绒毛,呈椭圆形,深绿色;叶子较小,呈多边形,绿色,表面有绒毛;花朵较小,呈伞形,淡黄色或者白色;果实呈球形,红色至紫红色;种子较小,黑褐色,表皮较硬;花期4-9月;果期5-11月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...

桔梗,桔梗科桔梗属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根粗壮;叶片呈卵形、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,叶边缘呈细锯齿状;花冠一般为合瓣花,为蓝色或紫色;果实有球状和倒卵状等形状;花期7-9月,果期8-10月。桔梗的得名与其根有关,李时珍曾言:“此草之根结实而耿直,故名桔梗。”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...

鱼腥草,又名折耳根,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蕺菜的干燥水上部分。鱼腥草茎呈扁圆柱形,叶互生,叶片卷折皱缩,展平后呈心形。穗状花序顶生,黄棕色。搓碎有鱼腥气味。花期5-6月,果期10-11月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鱼腥草 @西安智用信息...

马齿苋,马齿苋科马齿苋属,一年生草本植物,多以春夏季节到田野采集野生种的茎叶供食用为主。花期5~8月,果期6~9月。因其叶如马齿,性滑似苋,故名马齿苋,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有所记载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马齿苋 @西安智用信息科技

木瓜,又名皱皮木瓜,亦称铁脚梨,为我国特有的野生果,药用为主,因它产于安徽宣城(古称宣州),故称其为“宣木瓜”。蔷薇科木瓜属,灌木或小乔木植物。果为长椭圆形,暗黄色,木质,有芳香味。花期4月,果期9-10月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木瓜 ...

桑葚,桑科桑属,落叶乔木植物桑树的果实。多数密集成一卵圆形或长圆形的聚花果,由多数小核果集合而成,呈长圆形或卵圆形,初熟时为绿色,成熟后变黑紫色或红色。花期4-6月,果期7-8月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桑葚 @西安智用信息科技

香橼,芸香科柑橘属,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植物。叶柄较短,叶片呈椭圆形,顶部较圆,叶缘呈锯齿状;花较小,花色淡黄色,表面光滑;果实椭圆形,果皮淡黄色,粗糙且难剥开,内皮白色或略淡黄色。花期4~5月,果期10~11月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香橼...

枸杞,茄科枸杞属,多年生木本植物,花期为6~7月;果期为8~10月。果实枸杞子,长卵形或椭圆形。表面鲜红色或暗红,果皮柔韧,皱缩;果肉厚,柔润而有粘性,内有种子多数。气微,味甜、微酸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枸杞子 @西安智用信息科技

罗汉果,葫芦科罗汉果属攀援草本植物,果实为球形或长圆形,果皮较薄,干后易脆;花期5-7月,果期7-9月。罗汉果因其块根形似罗汉而得名。罗汉果的果肉甘甜,口味独特,营养价值很高,还可用于烹调,清香可口,被人们誉为“神仙果”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...

大枣,又名红枣、干枣、枣子。鼠李科枣属,落叶小乔木,稀灌木植物,高达10余米。花黄绿色。核果矩圆形或是长卵圆形,成熟后由红色变红紫色,中果皮肉质、厚、味甜。花期5-7月,果期8-9月。枣为中国原产,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种植历史,民间一直视枣为“铁杆庄稼”“木本粮食”之一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...

沙棘,胡颓子科属,落叶性灌木果实。高1-2.5米,芽金黄色或锈色。花先叶开放,雌雄异株。开花期4-5月,果实成熟期9-10月。沙棘的根、茎、叶、花、果、籽,均可入药,特别是其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,且维生素含量高,享有“维生素C之王”的美称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...

佛手,芸香科柑橘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。其枝条有粗硬的刺;叶长椭圆形,有特殊的芳香气味;全年可多次开花,盛花期在4-5月间,花色以白色为主,此外还有红、紫等色;果期为每年的6-10月,果实肉白。形状奇特似手,握指合拳的称“拳佛手”,伸指开展者为“开佛手”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...

余甘子,大戟科叶下珠属多年生乔木植物。别名油柑子,橄榄子,滇橄榄,青果等。幼果球形或扁圆形,成熟时淡黄色或紫红色。花期4-6月,果期7-9月。 初食味酸涩,良久乃甘,故名“余甘子”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余甘子 @西安智用信息科技

龙眼,俗称“桂圆”,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植物。食用果实,果近球形,通常黄褐色或有时灰黄色。花期3-5月,果期7-9月。龙眼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,历史上有南“桂圆”北“人参”之称。(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)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龙眼 @西安智用信息科技

乌梅,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,食用果实。果实近球形,直径约2-3厘米,黄色或绿白色。花期冬春季,果期5-6月(在华北果期延至7-8月)。乌梅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,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。《本草经疏》:梅实,即今之乌梅也,最酸。

山楂,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植物。食用果实。果近球形或梨形,深红色。花期5至6月,果期9至10月。山楂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,山楂果无毒,性温,味酸、甘。食用能生津止渴,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。

“药食同源”指许多食物即药物,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。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“四性”、“五味”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,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“四性”、“五味”。神农尝百草之滋味,水泉之甘苦,令民知所避就。商汤时的宰相伊尹创立了汤液,成为我国最早有关食疗的记载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药食同源#引之#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 @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...

钱乙(公元1032年至公元1113年),字仲阳,北宋末年东平郡(今山东郓城县)人。钱乙的《小儿药证直诀》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,使儿科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,被誉为“儿科鼻祖”。

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 中医药典故 杏林传说。三国时期,吴国有一位医生,名叫董奉,字君异,侯官(今福建闽县)人,生於三国时代(约公元221年至264年)。董奉少年时期,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,发奋钻研岐黄之术,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。#国医之光系列文献专题片#中医药典故#杏林传说#《国医之光》陈新民编著 @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本系列由《国医之光》编委会出品,西部文化网制作,西安智用信息科技提供技术支持。

淳于意(约公元前215年至公元前140年),西汉临淄(今山东淄博)人。西汉初期著名医学家,精医道,辨证审脉,治病多验。因曾任齐太仓长,故人们尊称他为“仓公”或“太仓公”。

伊尹,夏末商初人。商朝开国元勋、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思想家、医学家。与黄帝、神农并称为“三圣人”。

说起“岐黄”一词。有人认为这是中药黄芪、大黄的简称。其实,这是误解。尽管“岐黄”确与医药有关,但它实指一部古代医学名著《内经》和它的作者。

神农,又称农皇,姓姜名魁。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,是距今约4700年原始农业社会的首领,在位一百二十年。与传说人物燧人、伏羲合称“三皇”。

薛雪(公元1681年至公元1770年),字生白,号一瓢,江苏吴县人,清代著名医学家,“温病四大家”之一。

叶桂(公元1666年至公元1745年),字天士,号香岩,江苏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清代著名医学家,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创始人。

李时珍(公元1518年至公元1593年),字东璧,晚年自号“濒湖山人”,湖北蕲州(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)人,明代著名医药学家。

宋慈(公元1186年至公元1249年),字惠父,汉族,福建建阳(今属福建南平)人,南宋著名法医学家。

孙思邈(公元541年至公元682年),京兆华原(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)人,唐代医药学家、道士。

葛洪(公元283年至公元363年),字稚川,自号“抱朴子”,丹阳郡句容(今江苏句容市)人。东晋道教理论家、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。

皇甫谧(公元215年至公元282年),幼名静,字士安,自号玄晏先生。安定郡朝那县(今甘肃灵台县)人。三国西晋时期学者、医学家、史学家。他一生以著述为业,其著作《针灸甲乙经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。

上一页 1 2 下一页